⼀次搞懂—模块化、组件化与插件
模块化
狭义上说:
是指Android studio⽀持了多个module开发时,提出的模块化概念。
具体实践:
把常⽤的功能、控件、基础类、第三⽅库、权限等公共部分抽离封装,把业务拆分成N个模块进⾏独⽴(module)的管理。
⽽所有的业务组件都依赖于封装的基础库,业务组件之间不做依赖,这样的⽬的是为了让每个业务模块能单独运⾏。
⼴义上说:
将⼀个复杂业务实现,根据功能、页⾯或者其他进⾏不同粒度的划分程不同的模块,模块之间解耦,分别进⾏实现,也就是编程的模块化思想。
模块化的特点是:
模块之间解耦,可以独⽴管理。
组件化
将⼀个app的代码拆分成⼏份独⽴的组件,组件之间是低耦合的,可以独⽴编译打包;也可以将组件打包到⼀个apk中。
没有组件化的缺点:
- 项⽬可维护性下降。随着项⽬的增加,即使有做分包⽬录,但是项⽬会逐渐失去层次感,可读性、可维护性下降
- 开发和调试效率低。开发和调试时,修改了⼀个⼩功能,但是需要重新build整个项⽬才能看到结果,耗费时间
- 易阻断不同业务模块的并发开发。⼀个业务模块的⼩bug,可能阻断其他业务模块的开发和调试,不同业务模块的并发开发会被阻断。
- 版本管理困难。多⼈联合开发时,在版本管理中容易出现冲突和代码覆盖问题。
组件化的拆分
按照业务(功能)划分各个业务组件模块。
组件化后的优点
- 每个模块可独⽴编译,提⾼了编译速度;
- 开发只负责⾃⼰的模块,还可以再做的隔离⼀些,每个业务线只可见⾃⼰业务模块的代码,避免了误修改和版本管理问题。
- 公共的Lib依然是个独⽴模块
与模块化的区别:
是每个模块的⾓⾊的转换,⼀个组件可以独⽴编译打包,也可以作为lib集成到整个apk中
插件化
插件化是将⼀个apk根据业务功能拆分成不同的⼦apk(也就是不同的插件),每个⼦apk可以独⽴编译打包,最终发布上线的是集成后的apk。
在apk使⽤时,每个插件是动态加载的,插件也可以进⾏热修复和热更新。
- 从技术上讲,就是解决如何启动未安装的apk⾥⾯的类(主要是四⼤组件)。
- 主要问题:如何加载类、如何加载资源、如何管理组件⽣命周期。
与组件化的主要区别:
- 形式上的区别,组件化的单位是module,插件化的单位是apk
- 关注点不同,插件化更关注动态加载、热更新、热修复等‘插拔’技术。
组件化与插件化详细对⽐
技术 | 实现内容 | 灵活性 | 特征 | 静动态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组件化 | 解耦与加快编译,隔离不需要关注的部分 | 按加载时机切换,是作为lib,还是apk | 组:组本来就是⼀个系统,每个组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模块 | 静态加载 |
插件化 | 解耦与加快编译,可以动态,下载动态更新,比组件化更灵活 | 加载的是apk,可以动态下载,动态更新,比组件化更灵活 | 插:是独立的apk,每个插件可以作为独立的apk来运行,也可以和其他插件来合成为大apk | 动态加载,只有真正使用某个插件时,才加载该插件 |